为积极响应“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助力乡村文化振兴,高质量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2025年7月1日至7月6日,国际教育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薯光突击队,在学院党委书记李镔,来华留学生管理教师董越,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指导教师丁丹的带领下,前往肇庆市广宁县潭布镇,开展为期6天的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以“番薯”为媒奏响乡村振兴的青春乐章,收获满满成果。

7月1日上午,薯光突击队团队成员带着拍摄设备从广东金融学院出发,顺利抵达肇庆市广宁县潭布镇,并与当地政府对接并开展座谈会。广东金融学院“双百行动”驻广宁县服务队队长陈福盛,广宁县潭布镇副镇长罗卓明、驻潭布镇古楼村第一书记严健莹、广宁县潭布镇党建和组织人事办公室负责人刘卓承、“薯光突击队”指导老师李镔、董越、丁丹,两名来华留学生Adi、Abi,以及团队全体成员出席本次座谈会。

大会上,政府工作人员细致介绍了潭布镇番薯种植产业的现状与前景,薯光突击队团队成员也同步说明了拍摄计划,双方迅速明确了通过记录番薯种植、宣传乡村振兴成果的合作方向,为后续活动的高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月2日上午,薯光突击队与严健莹书记一同深入潭布镇番薯种植基地,亲身体验播种活动。严书记耐心讲解了土壤处理、薯苗挑选等种植知识,团队成员们与我院来华留学生Adi与Abi,还有指导教师老师分工协作,完成刨坑、栽苗等工作,在实践中掌握了番薯播种的技能。


两名来华留学生在参与潭布镇番薯种植活动中,表示收获颇丰。他们在严书记的指导下,亲手栽种薯苗,体会到农业劳作不易,更感受到团队协作力量。此次经历加深了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农村的印象,看到了中国乡村活力。他们表示,这是成长契机,也学会了要更加珍惜粮食,直呼这经历十分有意义。

7月2日下午,薯光突击队在农副产品展销中心与严健莹书记深入探讨番薯产业发展,围绕副产品制作与售卖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通过试吃番薯干、玉米须茶饮等产品,直观感受番薯深加工的巨大潜力;结合电商直播,了解潭布镇目前在营销方面的规模与模式,为下一步直播助农明确了方向。

7月3日上午,严健莹书记带领队员考察由旧校舍改造的番薯加工厂,该工厂集清洗、加工、储存、包装于一体,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成为乡村产业引擎。同时严书记还介绍了潭布番薯干凭借富硒土壤优势、品质优先原则及标准化生产体系,获得多项荣誉(如省级认证等),为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7月3日下午,团队开展“助力乡村振兴,推广特色农产品”线上直播,重点推介番薯干、花青素紫玉米茶等产品。队员通过生动讲解产品特色、展示制作工艺、现场试吃等方式吸引网友互动,其中番薯干因天然晾晒、口感软糯获网友一致好评,紫玉米茶以健康属性引发广泛关注。直播过程中队员们分工明确,高效推动番薯干线上销售,实现了农户增收与团队实践能力提升的双赢。本次直播时长为3小时47分钟,喝彩次数达4.6万次,成交金额高达3396元。
7月4日团队在首佳农业专业合作社展厅了解番薯干、腐竹等产品从原料把控到现代化加工的全链条模式,及合作社获“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等荣誉的发展历程。同时队员们还走进农作物种植地,用专业设备拍摄农田风貌、作物生长状态及农户劳作场景,为后续宣传积累素材。
7月5日,队员们在内容制作环节按分工高效协作,剪辑组制作总结视频,调研组提供纪实素材,宣传组构思文案与推文,后勤组保障物资与环境,各环节协同推进,助力潭布镇项目成果的呈现与宣传推广。
7月6日薯光突击队完成内容制作,推动成果落地。每日的vlog详细记录了团队成员的活动日常,同时产出了高质量的三下乡活动纪实视频和总结推文,以影像和文字立体呈现以番薯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助农实效,切实推动“百千万工程”走实走深。

在肇庆广宁潭布镇的三下乡实践中,薯光突击队以“番薯”为纽带,实现了青年成长与乡村发展的双向奔赴。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在田间地头触摸到乡村振兴的脉搏,深刻认识到农业生产不仅需要体力投入,更依赖科学技术与创新思维。
无论是学习番薯种植的精细化管理,还是探索直播带货的新媒体运营,都让我们打破课堂与现实的壁垒,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助农行动,真正理解了新时代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责任与担当。
这场实践同样为潭布镇注入了新动能。我们通过直播教学与线上带货,帮助当地搭建起农产品销售新渠道,让潭布镇的优质番薯走出大山;用镜头记录产业发展故事,创作系列宣传内容,有效提升了潭布番薯的品牌知名度。
更重要的是,我们带来的新观念、新技术与年轻力量,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了创新活力,也让乡村振兴有了更多可能性。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青春之力,与潭布镇携手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