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可佳
初可佳,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学博士,教授(三级)。现任广东金融学院副校长、党委委员。为中山大学高级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社会保障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理事,广东省保险学会委员等。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017-2018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项目资助,为英国伯明翰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本市场、证券发行与投资、风险管理、社会保障等。近年来在《管理学报》、《金融经济学研究》、《保险研究》、《暨南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4项,主要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2项、主持多项横向课题。
主要代表性成果:
一,学术论文(独著或第一作者)
1.我国IPO发行制度演变对于新股定价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金融经济学研究》,2019.01
2.The Efficiency and its Determinants for China’s Medical Care System: Some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Northeast Asia, 《Sustainability》,2015.07
3.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可持续性人力资源管理构架的理论探索,《管理学报》,2015.06
4.基于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的寿险公司生产效率研究,《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8
5.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房地产投资信托演化机制,《金融经济学研究》,2015.04
6.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是否抑制了医疗费用的膨胀?——基于广东省A市的实证分析,《金融经济学研究》,2014.03
7.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发展趋势,《黑龙江社会科学》,2015.07
8.从制度整合视角探究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06
9.社会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发展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5.12
10.基本医疗保险并轨问题探讨——以广东省为例,《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5.01
11.经济发展与老龄化对我国公共卫生支出的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04
1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南方金融》,2014.02
13.社保基金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绩效研究,《商业研究》,2015.06
14.农村小额养老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保险研究》,2011.07
二、课题及项目
1.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机制与协同治理研究,起止时间2021.10-2025.10,项目主持人
2.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评估——基于保险精算的研究,起止时间2010.01-2013.12,项目主持人
3.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公平与效率评估,起止时间2013.10-2017.10,项目主持人
4.广东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广东省科技保险协同创新模式研究,起止时间2014.08-2017.08,项目负责人
5.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民生保障体系建设研究,2015.10-2017.10,项目主要参与人
三、荣誉奖项
1. 2012年,获评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张自力

张自力,广东金融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金融学教授。广州市第15届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社员,武汉大学商学院金融学专业毕业。2021年5月受省委组织部委派,赴广东省揭阳市金融工作局任副局长(挂职2年)。
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赴英国诺丁汉大学商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2012年赴美国西阿拉巴马州立大学商学院进行学术、教学交流。
主要研究方向为货币政策与农村金融发展理论,近些年侧重于金融市场发展与监管的研究。从事金融学、中央银行理论实务、货币市场理论实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30年。
曾获得第九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本科)”荣誉称号(2019年);第八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2018年);第六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0年);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金融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优秀奖(2006年);第五届“广东金融学院教学名师”荣誉称号(2018年)。
受聘为:“广州市财政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专家”、 “广州市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专家成员” 、“汕尾市财经金融人才驿站专家”。
作为主持人及主要完成者承担了2020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基于职业导向目标的金融专业创新短课实践教学团队》;2016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国际化、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2016年省级《广东省金融学重点专业》;2015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伊斯兰债券海外融资创新研究》;2015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基于“一纵三横”货币市场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4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卓越金融理财人才培养计划》;2013年广东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金融学》;2013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地方政府市政债产品创新及违约风险监管研究》;2012年《广东省金融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2年广东省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金融制度:历史、政治和文化视角》;2012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金融结构转型期广东地方金融监管研究》;2011年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上市公司发债需求、工具选择和监管机制研究》;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建立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制度研究》;2010年广东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企业债券市场监管分权竞争和集权整合的选择研究》;2009年广东省软科学项目:《广东自主创新与金融支持协同研究》;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银行主导融资下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契约期限与治理机制》;2007年广东省科技厅项目:《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与金融创新》;2007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内外失衡格局下我国货币政策内在协同问题研究》;2006年广东省教育厅项目:《金融证券实验室与实践基地的创新模式研究》等近20项国家、省部级科研教学课题的研究。
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独著的《中国货币市场业务实训教程》(2020年版)入选国家财政部规划教材。所发表的8篇论文曾分别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F62、《投资与证券》F63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F13全文转载,指导在校本科学生在《财政科学》、《金融理论与实践》、《武汉金融》、《农村金融研究》、《管理现代化》等南大CSSCI扩展版、北大核心及公开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
李镔

李镔,副教授,博士,剑桥商务英语证书高级口语考官。2006年至今承担商务英语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教学;主要讲授《国际商务概论》、《商务导论》、《跨文化交际》等双语课程。
主要科研成果:
近五年先后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等省部级课题3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重点项目)等省部级课题12项,参编教材3本,在《中国流通经济》、《经济问题》、《会计与经济研究》等CSSCI核心专业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陈茜

陈茜,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和香港Beta Gamma Sigma学术协会终身会员。曾就职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参与中国银行、中国联通、中国人寿、可口可乐等国内外大型企业的跨境上市审计和法定年度审计,现任广东金融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2018年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2021年被评为“ACCA优秀专业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个体偏好与决策、企业社会责任、ESG信息披露。近年来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5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7项;参编教材3本。曾荣获2021年广东省高校教师创新教学大赛二等奖、2014年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主持课程《中级财务会计》2021年被评为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同步认定为广东省一流课程。
魏东霞(国际数理化课程团队负责人)

魏东霞,博士,副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硕士,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劳动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流动人口、留守儿童及城市经济学。近年来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文汇》等杂志以独立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5篇,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项。
主要代表性论文:
1. 魏东霞、陆铭,早进城的回报:农村移民的城市经历和就业表现,《经济研究》,2021年12月20日,168-186页
2.Dongxia Wei, Yuan Liu, Ning Zhang, Does Industry Upgrade Transfer Pollution: Evidence from a Natural Experiment of Guangdong Province in China,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9,299:902-910.
3.魏东霞、谌新民,落户门槛、技能偏向与儿童留守——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的实证研究,经济学(季刊),2018,18(2):549-578。
4.魏东霞、谌新民,共情陪伴与留守儿童精神健康——基于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文汇,2018年10月5日,第5期。(C类)
5.魏东霞、谌新民,婚姻对个体精神健康的影响——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实证分析,西北人口,2017年7月25日。(C类)
6.魏东霞、谌新民,企业用工双轨制与劳动力市场歧视——来自广东南海产业工人的证据,世界经济文汇,2016年4月5日。(C类)
7.魏东霞、谌新民,企业用工双轨制与劳动力市场歧视——来自广东南海产业工人的证据,F103《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2016年第9 期全文转载。(C类)
主要科研项目:
1.主持,户籍分割制度下中国流动人口就业稳性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2.主持,广州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差异化供给途径与对策研究,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项目。
3.主持,企业用工双轨制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广州市属高校课题。
李欢丽

李欢丽,国际教育学院金融学教授,南粤优秀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访问学者,广东欧美同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毕业于英国加的夫大学国际经济、银行与金融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至今从事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讲授《金融学(双语)》、《国际金融(双语)》、《国际结算(双语)》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民币国际化、国际银行业发展、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政策效应。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4项。在《经济学家》《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现代日本经济》等权威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在百佳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1本。曾获省级微课比赛三等奖、广东金融学会全省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优秀论文类三等奖。多次受邀参加粤港澳大湾区之声电台采访,为大湾区发展建言献策。
一、课题研究
1.202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 RCEP框架下人民币区域化的路径研究,在研,项目负责人
2.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强势美元周期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策略研究,起止时间:2016.6-2020.1,项目负责人
3.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美国QE4冲击、流动性陷阱及流动性外溢研究,起止时间:2013.5-2016.5,项目负责人
4.2012年广东省哲学社会规划项目基金: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起止时间:2013.1-2016.1,项目负责人
二、主要论文和专著
[1]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与中国应对[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
[2]强势美元周期、去美元化浪潮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调整[J].经济学家,2019(05):68-75. (被权威期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9年第4期转载,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19年第9期全文转载)
[3]跨境人民币流动:制度供给、运行态势与管理创新[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0(05):121-131.
[4]美联储缩表对强势美元周期与新兴市场的影响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7(06):54-68.
[5]传导机制扭曲与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失灵[J].现代日本经济,2015(01):33-42.
[6]中国定向宽松货币政策评价——基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内生缺陷视角[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5(01):13-22.
[7]日本主权债务问题的可持续性与不确定性研究[J].现代日本经济,2013(02):35-46.
[8]当代全球银行产业竞争格局的板块变迁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3(02):111-129.
[9]中国—东盟货币合作不断深化[J].中国金融,2022(24):93-95.
[10]当代全球银行产业竞争格局及其结构性特征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20(11):67-73.
[11]美国经济金融运行的三大悖离[J].中国金融,2020(16):86-88.
[12]全球银行业集中演进与中国银行业发展战略调整[J].新金融,2018(02):30-34.
[13]美国货币政策的转向、强势美元周期的终结与中国应对策略[J].农村金融研究,2019(07):38-43.
[14]制度推进与人民币国际化[J].中国金融,2017(19):93-94.
[15]当前全球银行业竞争格局的解构与重构[J].新金融,2014(07):23-26.
[16]新加坡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比较优势[J].中国金融,2013(17):37-39.
[17]中国崩溃论与美国做空机构对中国概念股的狙击[J].新金融,2013(03):21-26.
教学科研获奖情况
1.2018年获广东金融学会第十届全省优秀金融科研成果-论文类三等奖,获奖论文:《美联储缩表对强势美元周期与新兴市场的影响研究》
2.2014年获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金融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三等奖,获奖论文:《当代全球银行产业竞争格局的版块变迁分析》
3.2019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在线教育中心颁发的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优秀作品奖,获奖作品:“金融学(双语)教学设计”
4.2018获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评审活动(微课类)三等奖,获奖作品:“Why should bank hold excess reserves”
5.2018年获广东金融学院微课比赛一等奖,获奖作品:“银行为什么必须持有超额存款准备”
个人荣誉
1.2015年获南粤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2022年被评为广东金融学院优秀教师
3.2020年被评为广东金融学院优秀班主任
4.2022年被评为广东金融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活动优秀指导老师
指导学生获奖
1.2020年指导一名研究生获广东省优秀学生荣誉称号
2.2019年、2020年指导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各一篇
陈庆
陈庆,经济学博士、博士后,2015年获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荣膺“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2016年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创新、产业升级与科技政策,近年来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CSSCI来源期刊6篇,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相关研究成果获省主要领导批示2次。
科研成果:
1. 研发机构企业化有助于提高研发投入吗?——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2. 研发部门体制改革与企业创新行为——以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
3. 军工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与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动态博弈制度分析
4. 新中国财税改革的制度演化分析——从信息经济学论政府间关系
5. 国家与社会:后危机时期的制度变革——新制度经济学视域下的中国模式
6. 转型期政府与市场的制度博弈——一个委托代理模型的中国案例分析
课题(主持):
1.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广东制造2025”战略下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2.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与广州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研究
许卓然

许卓然,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士,英国巴斯大学经济系(Department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Bath)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金融集聚、农村金融、普惠金融、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传染等。负责金融与投资、计量经济学、公司理财、商业银行管理学等课程的双语教学。
洪锐凌

洪锐凌,经济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本科,英国赫尔大学经济学硕士,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博士。
曾任职于新加坡国家计算机系统公司,摩托罗拉(新加坡)有限公司。
主要负责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概率与统计分析等计算机科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杜灵
杜灵,博士。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学学士;澳大利亚麦考瑞(Macquarie University)大学会计学硕士;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
主要从事管理学、高级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黄喆

黄喆,应用数学博士。中国计量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和知识产权双学士;中国计量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硕士;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应用数学硕士;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应用数学博士。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担任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本科生《线性代数》《高等数学》《动力系统》《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等课程教学助教工作;并承担《基础代数和三角函数》等部分课程讲授工作。2019年参加国际生物数学年会[The 2019 Annual Meeting and Conference of the Society for Mathematical Biology (SMB)]并作学术报告。2021年荣获中国国家留学金基金管理委员会颁发的“2020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分方程、动力系统、生物数学、数学物理等;
主要讲授课程为《微积分I、II》等。
曾嘉

曾嘉,经济学博士,KAB创业教育讲师。2015年6月获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2008年8月至2019年6月执教于广东药科大学医药商学院,从事经济学相关研究与教学工作十余年,曾独立承担经济类专业课程八门,具有多年全英文教学经验。
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医药经济、金融学等。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两项,主持厅局级科研项目两项,独立发表SCI核心论文一篇,发表CSSCI核心论文两篇(第一作者),独立发表专业著作三部,主编教材两部。2010年指导创业项目荣获第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012年荣获广东药学院第十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13年荣获广东药学院先进教学工作者称号;2014年荣获广东药学院优秀教师称号;2016年荣获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张捷

张捷,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教育学博士,研究课题为在英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教育、跨文化交际、高等教育、教育流动、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2016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全额奖学金资助攻读博士学位。2018年获校长早期职业流动项目,为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在格拉斯哥大学,曾担任教学助理,科研助理,期刊助理编辑,博士生大使等职务。同时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将学术进展分享于英国国际比较教育协会,英国国际学生事务委员会,中国教育研究会,欧洲学习与教育研究协会,高等教育质量机构,牛津大学学生教育研究协会等。
主授课程: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原理、跨文化交际、商法、国际金融等双语课程。
吴桐桐

吴桐桐,金融学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硕士毕业于英国约克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专业。主要研究领域:资本市场、公司金融、金融科技等。近年来,在CSSCI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参与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金融科技驱动金融市场结构演进、效率变迁及金融稳定性演化研究》,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的研究。主授课程:金融与投资(双语)、国际金融(双语)、管理学(双语)。
董越

董越,硕士,毕业于暨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法、综合汉语教学、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来华留学生管理。
科研成果:
《浅谈有效利用管理心理学理论做好大学生的管理工作》
《应用心理学在学生就业推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高校做好外国留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方法初探》
《跨文化视阈下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思考》
《培养外国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地对策分析》
课题《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生适应性问题探究——以广东金融学院特色校园文化为例》
钟彬
钟彬,双会计硕士,澳大利亚CPA协会会员,毕业于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
授课的课程包括: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风险管理、 公司法、 经济学等课程。
具有丰富的雅思教学经历,和多次雅思考试的实战经验,累积教学超过2000小时, 带出多名听力8分, 口语6.0以上的学员,优秀独特的教学的风格,受到学生一致的好评。目前主要研究的方向为:英语教学和国际会计。
冯晓路
冯晓路,会计与金融专业硕士,毕业于英国华威大学。
曾就业于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及财务咨询工作,服务机构包括中国广核集团、招商局集团等。现任国际教育学院硕士学位专任教师。主要学习和研究方向包括会计、审计、公司财务管理、资产定价与投资、行为金融学。
主要讲授课程为《会计学原理》(双语)、《中级财务会计》(双语)等。
窗体顶端